您现在的位置是:热点 >>正文
不同二减菌剂对菌效果鲜切的减芫荽
热点63人已围观
简介2 结果与分析2.13 种减菌剂单因素处理对芜荽减菌效果的影响2.1.1 次氯酸钠单因素处理对芜荽减菌效果的影响图1-图3分别为次氯酸钠不同质量浓度(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、10min)、不同处理 ...
2 结果与分析
2.13 种减菌剂单因素处理对芜荽减菌效果的不同影响
2.1.1 次氯酸钠单因素处理对芜荽减菌效果的影响
图1-图3分别为次氯酸钠不同质量浓度(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、10min)、减菌剂对菌效不同处理时间(质量浓度150mg/1、鲜切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)和不同水菜体积质量比(质量浓度150mg/1、芫荽10min)对芫荽表面菌落总数减菌的不同效果。清水洗后的减菌剂对菌效芫荽表面菌落总数都显著低于清水洗前(P<0.05),与对照(清水洗后)相比,0mg/1处理出现的鲜切略微上升与清洗及空气接触时间增加有关,其余处理菌落总数均显著降低(P<0.05)。芫荽图1表明随处理浓度升高,不同菌落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减菌剂对菌效趋势。其中150mg/1处理组菌落总数最低,鲜切200mg/1的芫荽处理引起芫荽组织损伤,增加微生物污染,不同250mg/1处理可再次降低微生物数量,减菌剂对菌效但浓度偏高已引起组织损伤且易发生氯残留,鲜切故宜选用150mg/1处理浓度。图2和3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和用水量增加,菌落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,其中10min处理时问与8n1m1:1g水菜体积质量比减菌效果最优,15min处理时间偏长,引起芫荽组织损伤,增加微生物污染。
表3-表5分别为次氯酸钠不同质量浓度(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、10min)、不同处理时问(质量浓度150mg/1、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)和不同水菜体积质量比(质量浓度150mg/1、10min)对芫荽表面大肠菌群减菌的效果,芫荽经清水洗后大肠菌群数普遍降低1~2个数量级,与对照(清水洗后)相比,各处理组大肠菌群普遍下降约1个数量级,最大减菌组分别为150mg/1、250mg/1(表3),2min(表4)和4m1:1g、8m1:1g(表5),与同批次其余处理组相比,减菌量相差不大,说明次氯酸钠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菌群数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
2.1.2 二氧化氛单因素处理对芜姿减菌效果的影响
图4-图6分别为二氧化氯不同质量浓度(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、10min)、不同处理时间(质量浓度60mg/1、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)和不同水菜体积质量比(质量浓度60mg/1、10min)对芫荽表面菌落总数减菌的效果,清水洗后的芫荽表面菌落总数都昆著低于清水洗前(P<0.05),与对照(清水洗后)相比,菌落总数除0mg/1处理与对照相当,其余处理均显著降低(P<0.05)。图4表明随处理浓度升高,菌落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,80mg/1处理为最大减菌组,100mg/1处理引起芫荽组织损伤,增加微生物污染,考虑质量浓度超过80mg/1处理会使部分芫荽叶片出现变黄现象,60mg/1处理也可控制菌落总数在低水平,故实际应用更适宜选择质量浓度60mg/1。图5-6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和用水量增加,菌落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,考虑二氧化氯处理时间过长易引起芫荽叶片变黄及组织损伤,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,故10min处理时间适宜,水菜体积质量比12m1:1g减菌效果优于其余2组。
表6-表8分别为二氧化氯不同质量浓度(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、10min)、不同处理时间(质量浓度60mg/1、水菜体积质量比8m1:1g)和不同水菜体积质量比(质量浓度60mg/1、10min)对芫荽表面大肠菌群减菌的效果:芫荽经清水洗后大肠菌群数普遍降低1~2个数量级,与对照(清水洗后)相比,不同质量浓度(表6)、不同水菜体积质量比(表8)2个处理组均将大肠菌群数控制在最低水平,不同处理时间(表7)处理组由于原始大肠菌群数偏高而未能控制在最低水平,但仍可保持在较低水平。
综上所述,二氧化氯可有效控制芫荽表面大肠菌群数在可接受的低水平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
相关链接:次氯酸钠,大肠菌群,二氧化氯,菌落总数
Tags:
相关文章
上海持续推动汽车以旧换新
热点上海持续推动汽车以旧换新 编辑:文竹 来源:新华网 ...
【热点】
阅读更多龙九味之五味子研究进展
热点五味子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现己正式列入了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美国、欧洲等世界药典。具有收敛固涩、益气生津、补肾宁心的功效,为临床常用中药,市场需求量较大。根据五味子产地分布,黑龙江省为主产区, ...
【热点】
阅读更多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(二)
热点2 药理作用2.1 解热作用防风是传统的辛温解表药,在防风不同部位入药研究时发现,防风根茎和根的药理作用相似,且根茎的疗效略次于根。刘羽等通过大鼠和家兔发热试验观察防风合剂的解热作用,结果显示防风合剂 ...
【热点】
阅读更多